主办此会的女子看得很清楚,修者们之所以愿意坐在这里,感兴趣的绝对不是几句咬文嚼字的东西,而是自己一身技艺引起的反响——那些不懂武理的书生,怎么看我这一招?谁谁谁的那门功夫又能得到怎样的呼声?
一式武学演练出去、一份巧妙使了出来,必须得到足够直观的反馈,才能使大家热闹期待,跃跃欲试。
这当然可以从欢呼和掌声中直观感受,但就算出于客气,也不会有谁遭受冷场,所以还是得有些“专业”一点的、能分出些高下的东西,才能激起大家的兴趣。
“垂绦飞鹭”就是为此而存在。
武场这边人人手边有一条垂带,一一连着观鹭台上方悬挂的绣球,谁的艺业过人,只消将垂带一扯,绣球中便向武场垂落一条长长的绸带;文场那边则有许多笼白鹭,大家推了十三个文名高的人笑呵呵地坐在笼子前,觉得哪首诗做得好,便给它放飞一只白鹭。
因此文士除了看把式的漂亮花样,还爱看场上垂下的长绸——我觉得厉害或不厉害的武功,在人家内行眼里究竟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