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次世界大战前十五年,盛世烈阳高照,海洋经济达到了落幕前的最顶端,无数条万吨货轮游曳于五大洋,苏伊士与巴拿马运河充斥着从北方冻土开采出来的原油、天然气。北西伯利亚、雅库茨克探明的油田储量为垂垂老矣的帝国巨人注入了强心剂。但阿拉斯加的资源量却相形见绌。世界的能源中央不可避免地败落了,石子投下的涟漪震荡着依赖其运转的国家民族,第二次德黑兰会议签署了《能源共享协定》联邦总统在安克雷奇下机时,对着数十万不远千里赶来欢迎的民众挥舞着手上的白纸黑字,自信地宣称这将是新时代永久和平的坚强保证,母星的能源会为人类铺平征服宇宙的康庄大道。
第一艘七十万吨级的超级油轮下水,这艘象征着帝国与联邦持续友谊的船舶命名为“华文顿·康斯坦丁”双方的国父,自负的帝国人甘愿暂时屈居联邦之后,从“星球之眼”太空站俯视,太平洋荧荧一片,那是人类的超深钻油井,废气燃烧塔的烈焰甚至在太空仍然可见。